-->

2009年7月31日 星期五

創會會長 柯逸郎 醫師



恭祝 臺灣音響愛樂協會成立

在座的內政部長官,各位來賓,各位Audio的前輩,各位籌備委員。來自臺灣各界的愛樂先進,大家下午好。
今天敝人非常榮幸的代表「臺灣音響愛樂協會」的發起人,籌備委員會同仁在此致詞。首先感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讓我們在這裡舉辦「臺灣音響愛樂協會」的第一次會員大會。也感謝辛苦的內政部長官,犧牲星期日,假期蒞臨指導本協會的成立大會。同時也感謝媒體記者,到場為我的成立採訪報導打氣。當然也更要感謝全體加入「臺灣音響愛樂協會」的朋友們的支持,讓本會得以完成第一階段的工作。
人類發明錄放音技術,依始於公元1877年,由發明家Thomas Edison使用滾筒上的錫箔,將大型號角直接接到刻片針上,讓收集到的音樂能量,隨著振幅與頻率起伏變化,直接錄出來音樂滾筒的技藝。隨著時代的進步,錄放音技術的精進未曾間斷。於公元1926年,人類開始聽到有聲電影,使用唱臂再生的「劇院之聲」音樂。當時是以美國AT&T旗下的子公司Bell Laboratory,發展的電器錄音技術為代表。當然該公司也發表各色各樣的再生音樂設備。Western Electric是Bell Laboratory的子公司,直接營運有聲電影的影片與音響系統的租賃與開發,帶動全世界的音樂再生技術。
針對愛樂者的再生音樂方面,接踵而來的出現了黑膠唱片,時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由78轉的唱片逐漸的進到45轉/秒與33.1轉/秒的時代。由單聲道Monophonic,進入Stereo立體身歷聲,已經是公元1957年的事了。至此,再生音樂器材的發展,逐漸到達頂尖的階段。至此也漸漸的進入電晶體替代真空管機的時代。不斷進步的錄音技術,讓許多一流的指揮家,以及演奏家的音樂,得以留下不朽的演奏錄音;也使得全世界的再生音樂愛好者,得以透過音樂再生系統,容易的欣賞到人類留下來的音樂遺產。包羅萬象的音樂唱片,實拜於錄音技術的成熟。1960-70年代,可以說到達人類史上最燦爛的境界。當然再生音樂的技術,到達這樣的程度,可以說已經不容易有什麼重大的突破了。這段歷史,就是我們所津津樂道的Analogue Audio時代。
就在公元1983年,人類研究Digital Processor數位產生器成功,開始製作Compact Disc(CD),時距愛迪聲發明Analogue 技術恰好是一百年,標誌著新的Digital Audio時代的來臨。而且Digital Audio進步神速, 於公元2000年,以更新的Digital 技術,相繼推出了將影音再生同步的DVD(Digital video/Audio Disc),以及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大大提昇了音樂再生的能力。
因此,再生音樂即是科技與人文的最佳表現方式。愛樂者必須隨著時代的腳步,藉由適應的音樂格式(Music Format),來發展再生音樂的能力。雖然再生音樂的音響器材,也將隨著流行而有所改變,但是製作最傳真的再生音樂器材,應該需要的是植基於科學理論之下的技藝產品。人類為了將珍貴的唱片,以最傳神的音響效果播放,其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技術與藝術的內涵,是怎麼說也說不完的故事。到今天為止,我認為人們對於再生音樂美妙的喜愛與期待,在技藝之發展空間,卻有許多尚待開發的空間。
在社會大眾面前,我希望以我淺薄的認知,來解釋一下本會成立的宗旨與意義。我想到假如讓許多人,來將英文Audio這樣的一個字,做個既合理又深入的解釋。以簡單的「音響」,或更麻煩的「音樂與音響」來表示,是難以貼切的字彙。因此,不如直接以原文Audiophiles,是愛好Audio的人士來熔接Audio這樣的字比較妥當。但是我尚未將Audio之為何物,向諸位來賓解釋清楚。Audio是一種透過音響器材,再生音樂進行中相關的聲音藝術的表現, 是一種對這種認知與行為的結論。因此將Audio當成一種再生音樂藝術之一環,是比較容易瞭解的說法。因此,我極度的希望本會得透過「教育」,「出版」,「交流」等方式,來促進本會會員的修為精進。
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樣的相信,對任何愛樂者而言,有機會經過正常化的學習與精進,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我身在臺灣,觀察全世界的音響業者,以及Audio的愛好者。積數十年之經驗,教育所有的人,進入更上一層樓的境界,確實對於各方面會有更高的意義。讓有志於設計製作與販賣者,以及玩家的Audio Mind進入正途,也就是站在科學基礎上的音樂再生藝術追求與認知。教育並不是不必付出代價的工作,君不見吾輩發燒友的「人之初」,皆離不開花錢繳學費,又經過一段慘淡的經營,始得滄海之一粟的小經驗,假如一直都沒有機會遇到真傳的話。因此,在我心中醞釀甚久的,能啟發社會教育的樞鈕,也就是許多善知識,大家一同來促成「臺灣音響愛樂協會」。於今後有機會舉辦「教育」,「出版」,「交流」的活動。讓發燒友友有機會經過合理的求知管道,學習當Audiophiles的基本常識,甚至於訓練專業的知識與經驗。Association of Audiophiles, Taiwan 已經於2008年12月21日,在座落於台北縣板橋市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國際會議廳,經內政部社會司核准,經過籌備會議,並召開會員大會,正式的成立為人民團體。我期望未來會有不少機會,提出教育課程。讓發燒友得到機會,共同學習與交流。經過各種不同的專業老師的教學,一定會更增進愛樂者本身「再生音樂」的能力。以及透過國內外有程度的交流,促進Audio文化的進步。經過幾年之後,我深信臺灣的Audiophiles能在本協會出版的刊物,或是其他同類的刊物,讀到更專業的寫作。玩家更能發揮手中的音響器材之音樂創造。也會有更多的好朋友來相互的交流。臺灣的Audio界在民國六十二~三年,受張繼高先生之「音樂與音響」,彭康德先生的「泰孚」引進器材的鼓舞,舉辦「音響展」,以致於今之有Audio法人社團的出現。確是一股愛樂者愛好再生音樂的精神表現。許多好的知識,將透過教育的傳承,而不至於產生斷層之憂。也有更多的創意,將因為教育而出現開花結果。我想,這樣的「協會」因為不是以營利為目的,將來的運作需要相當的努力。活動內容當然也需要相當的吸引人。一窩蜂的時代已經快要過去了。回顧我這幾十年來的喜愛,與享受到Audio器材的快樂,是基於我身邊有太多的專家好友,不斷的幫助我,才不會走太多的冤枉路。也讓我有足夠的能力,來幫助一樣的Audio愛好者。更多的年輕人也因為教育的機會,比我的那個時代更為普遍。因此,學有專精的人才比比皆是。讓許多比我更好的各方人士,來為我的好朋友們講課,促進Audio的進步,正是我最高的期許。
我曾於2004年與一些對氣喘病治療有興趣的專業醫師,創立「臺灣氣喘衛教學會」。經過兩年的努力,如今在國內,已經成為教育氣喘衛教人才的主幹,因此也獲得國家,以及國際人士的肯定。學會的成長相當快速,機能更為向上的,不停的開辦人員的培訓與認定。為愛樂者的「臺灣音響愛樂協會」,當然不像「衛教學會」的嚴肅(基於氣喘病人的照護,教導病人認識氣喘病,以及自我照護的能力,讓患者的生命免於危險,生活品質提昇,是最高的境界。醫護人員在治療氣喘病成為一旁協助,而非主角的地位)。但是既然準備經過趣味的養成階段,讓Audio的文化得以精進,我認為,這還是比較嚴肅的一件事。教導愛樂者,清楚Audio文化的意義,以及提昇自創再生音樂的品質與藝術性,正是「臺灣音響愛樂協會」的主要目的。主角還是我們Audiophiles本身,就是再生音樂的演奏家。
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