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鈦孚40th紀念版發燒天碟」的音響搜索 --- 蔡克信




       這張精選集是由鈦孚音響的黃匡時先生與JOY 唱片的Jimmy先生所共同策劃.當然背後的影舞者是人稱朱總的水金先生.
       我是在最後階段被動參與製作, 也發現為這張唱片他們的認真與費心, 反覆推敲, 不僤其煩, 盡求完美,止於至善.
2010年7月中旬, 匡時帶來一張預作母片, 希望我給意見, 本人直話直說,建議汰換若干曲目, 調整曲序排列.由於製作母片的錄音公司轉錄極為稱職,筆者也就不越俎, 不用代製母片.
三天後, 新版母片送達, 整體音效不差, 他們希望更好, 隔幾天再送來兩個調過音的版本.仔細鑑聽之後, 筆者認為調音版中有二首可用來置換, 其餘照舊, 完成最後定調的母片.
母片送壓片廠, 先試壓三種不同厚度白片, 筆者從中再挑出最佳刻片, 後由匡時再細找有無雜訊,才正式進行壓製成品.
從調音版中, 筆者發現一個值得音響迷探討的問題. 在精選集中有多首原始錄音就動態極大,這也是考驗再生系統的絕佳參考.在調音版中, 將某些曲子的轉錄電平調高, 當然最小聲較易聽出,低頻更強化,但是最大聲時肯定會過荷, 於是以限幅器處理, 如此雖然不會出現破裂聲, 其實已經壓縮了動態,也破壞了大音量時的解析與質感, 許多號稱發燒唱片都採此種措施 ,這是錯誤的觀念. 聲色要真實實,動態不能犧牲.您不妨聽聽unlikely silhouettes(敲擊卡門)(pope music)所謂的dynamic fidelity(動態傳真) 就可明白.筆者置換的兩曲,只增減些許db,既無傷動態,也讓全張唱片可以從頭到尾一路聽完而毋須調整前級音量.
要做好一張精選集, 憑靠的是用心與認知,首先需確定製作宗旨,釐清對象, 依此原則進行選曲,要面面俱到,又要聆聽順暢, 當然得考慮曲目與排序.鈦孚這張選集當然是以音響迷為對象, 但這已是她們歷年來的第四張, 不再為音響而音響, 而是以音樂為本的音響表達.一共12首音樂,源自Delos(5), R-R(4), 另外瑞鳴,IMP, MTP各一首. 這幾家公司的錄音均有令譽, 所選曲目也從未在音響展樣片出現, 除了音樂極具深度值得吟詠, 音效也都可以作為考機或調音參考,是近年少見的傑出選集之ㄧ.匡時與Jimmy的工作態度值得肯定.
有關選集的音樂可參考唱片內頁 解說, 筆者先聆為快, 在此願意提供些許線索, 給初入門的音響迷參考, 在每一首樂曲您該聽到什麼樣的音響特質.
第1首「Core ‘ngrato」, 就是大家熟悉的拿坡里民謠「卡塔莉 卡塔莉」 , 您可以發現較第3首為低的管絃樂團舞台, 其前正中為男高音,從盛放的管絃可以感受音樂廳的空間,也應可聽到男高音的唇齒表情.
第2首「玫瑰三願」,您可感受 名琴Goffriller清越高頻與渾厚低頻的特色,大提琴自高域至低域應保持不變的形體, 弓弦際會呈現透明感與松香味, 後方的鋼琴亦呈現晶瑩觸鍵.
第3首「李察.史特勞斯:沙樂 美的七紗舞」,這是考驗整體音響系統的絕佳樂段, 見樹又見林.您應當看見層次的管絃排列,感受強烈對比的動態, 分辨高低音量的解析力, 絃群質地與木管氣韻以及非常寬闊的頻率響應與瞬態反應.
第4首「克萊斯勒:維也納奇想曲」, 錄製於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殘響適度自然, 您可留意這位曾獲帕格尼尼大獎的俄國女小提琴家茱莉亞那把1742瓜奈里名琴的音色, 特別是高音域的斷奏的動態與力度, 以及雙絃和鳴的細節與妙韻.
第5首「河邊茉莉」,與第3首同樣是錄音大師強生教授的傑作, 在著名的徳州梅耶頌交響中心錄製, 您可感受寬闊大廳的堂韻, 以及大型管樂團的繁複交響,和諧又透明.請傾聽木管銅管的形體、氣韻與質感, 敲擊樂器的俐落與清揚, 特別是低音大鼓的強勁扎實、低沉與廳堂迴響.
第6首「李斯特:療癒曲」,在 濃郁堂韻中, 您仍可感受貝森朵夫鋼琴的美妙音域,Delos現任女總裁卡洛輕盈靈動、似水柔情的觸鍵,您的音響再生的弦擊木鍵聲不能渾濁,高音鍵在溫暖中要見清澄, 低音鍵沉穩中要顯厚實.
第7首「來自搖擺年時代」,在中遠距離, 小型爵士樂團同步拾音.您會發覺非常悠哉自然的音像, 沒有絲毫刻意強調音響,可是頻域動態十足,樂器音色傳神,細節清晰洞悉, 直如現場聆聽.
第8首「桃李爭春」, 近距拾音, 與第7首大異其趣.音像巨大, 不過樂手相對比例正確.您可注意女歌手周翠玲低沉帶啞嗓音, 明白清楚吐詞換氣,特別是極低音域仍然清楚交代.
第9首「失戀」,也是近距拾音, 但是沒有第8首誇張. 樂手透視較佳, 比例同樣正確, 薩克斯風在音場前, 鼓手在後,鋼琴在左中, 貝斯在右中. 薩克斯風音質絕佳, 音色動人, 高低音域形體不變, 氣韻動態栩栩如生.
第10首「布列頓:黎明」,選 自歌劇「彼得格林」中的四首海的間奏曲之ㄧ, 非常考驗音響系統的低音量解析力.您可以注意泛發絲綢光澤的高音弦群,極小聲的低音鼓擊與低音大提琴撥彈..
第11首「天使靈糧」,著名的 法朗克聖樂歌曲,從女高音清澈的歌聲回響, 可以推測紐約耶穌升天大教堂的穹宇.您除了聽到合唱團各部清晰歌聲,還要聽出管風琴同樣清楚平衡的高低音域.
第12首「白遼士:感恩讚 歌」,這是Delos 開國錄音大師約翰厄果的傑作, 超過400人演出, 包括二個合唱團, 一個兒童合唱團, 一位男高音, 一部管風琴與交響樂團.即使是滿座, 在紐約聖約翰天主大教堂的現場錄音, 仍然可聽出殘響極長, 但是各部合唱仍然清晰明辨, 您還應分出管絃樂團在較低, 合唱在較高位置.,各式銅管,鼓擊, 管風琴都虎虎生風,咆嘯逼人.不論頻寬動態已達錄音極限, 同時也非常考驗高低音量的解析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