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迷戀聲音 --- iastist

Making wonderful tone cannot overcome the lack of music.
--tyy




年輕人去聽了大提琴音樂會,
結果迷上那位大提琴家的琴聲
他說那聲音一出現 "馬上令人深深印在心裡"...


如果年輕人寫情書也這麼浪漫就好了
顯然琴聲比女朋友更令人神魂顛倒





話說回來, 我們拉琴, 聽音樂, 寫字, 看書, 生活....
是不是常常迷戀聲音顏色形狀味道觸感呢?


我問年輕人, 音樂會裡演奏了哪些音樂作品, 那些音樂作品如何?
果然他開始支吾其詞, 接著又說..."可是那琴聲實在太棒了"


我們迷戀琴聲甚於音樂, 迷戀文字甚於文學, 迷戀感官效果甚於生活, 迷戀形式甚於一切
難怪音樂會的重點常常是演奏者 (頭銜) 與使用的琴, 而不是音樂作品或是演奏








隨意抄一段 "沈從文自傳":


那街上賣糕的必敲竹梆, 賣糖的必打小銅鑼,
這些人在引起別人注意方法上,
皆知道在過街時口中唱出一種放蕩的調子, 同女人身體某一些部分相關.
街上又常常有婦女坐在門前矮凳上大哭亂罵,
或者用一把菜刀, 在一塊木板上一面砍一面罵那把雞偷去宰喫了的人.
那街上且常常可以看到穿了青羽緞馬褂, 新漿洗過藍布長衫的船老闆,
帶來了很多禮物來送熟人.
街頭中又常常有唱木頭人戲的, 當街靠城架了場面,
在一種奇妙處置下當當當當蓬蓬當的響起鑼鼓來,
許多人便張大了嘴看那個傀儡戲, 到收錢時卻一哄而散.








簡單的文字, 泛音那麼豐富, 咀嚼不盡, 餘波盪漾
文字呈現出生活, 而不是利用生活來彰顯文字










原文出處:iasti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