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我最愛的「茶花女」--- 柯逸郎




        初中三年級時,新來了一位英文老師,剛從淡江外文系畢業,是位歌劇迷。由於剛開學,心意浮動,課本未到,老師先上了一課歌劇小說,邊說邊背出詩句(歌 詞),也邊唱出旋律,那情景使我至今記得曾有這麼一位熱情洋溢的青年教師,也因此特別記住了「小仲馬」和「大仲馬」這兩位父子小說家。以當時我的年紀而 言,要從La Dame aux Camelias (茶花女) 小說的中譯本獲得感動,遠不如從唱片(硬片)及Goodman喇叭來的深刻。
        欣賞歌劇,獲益良多。最近為了向黃醫師解釋Jensen G-610C喇叭詮釋歌劇的功力時,順手拿起一張我擁有多年的茶花女(La Traviata)的歌劇選曲唱片(Angel 編號 S-36925)。Beverly Sills主唱Violetta,Nicolai Gedda主唱Alfredo,Rolano Panerai唱Alfredo之父,由The Alldis Chorus及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伴奏,指揮由Aldo Ceccato擔任。在向黃介紹G-610C所能包容及表現的音場及背景音樂和遠近焦點有出人意表之特色(也就是和一般的Horn不同,他不把音像往前送 或往前放大)後,黃大夫阻止了我想換另張唱片的動作,要求繼續聽下去。Nicolai Gedda正唱著「飲酒歌」,管絃樂隊相當豪邁而強力的伴奏下,劇情轉入了Violetta把Alfredo帶入另一個房間;由舞場傳來的「華爾滋」之 下,二人的對歌。黃醫師顯然為錄音師的成就所感動。我則請他再注意一下銅管嘹亮與弦樂低吟的契合,真是自然到令人難以察覺。可是對音響器材再生的能力卻是 極大考驗。及至合唱部出現的強大的動態對比和高潮將過時的鐃鈸響聲,而至Violetta唱出合聲的一段,所表達出奔放之激情,真的不必直譯歌詞,也可以 讓人感染到女性的柔情相應。與合唱如影隨形的短笛,突出而精確,人跡晃動,遠近走落,經由大廳迴響,其逼真的重播,令黃大夫感嘆不已。認為很值得向朋友推 介這張唱片。
          Beverly Sills唱的茶花女有全套的版本。由企鵝唱片指南第二版可翻到評論介紹,(M)**- HMV SLS 960 (3 discs) [Angel SX 3780],說到Beverly Sills唱的Dite alla giovine確能捕捉到美麗溫柔的Violetta情趣,特別值得喝采的是醉人的legato (連唱),其他部分也都非常地稱職。然而她的音量有些壓抑感,偶爾出現的尖聲或散漫,乃典型的年長女歌唱家的無奈,細而硬的聲門(老化)所引起。不過尚好 有一位非常優秀的Alfredo,Gedda相當理想的把握了天才型的半音(half-tone)為D’e miei bollenti spiriti起唱,這般精采的表演,為所有的茶花女全曲唱片中之最。
        選曲的第一面由第一幕序曲開始,四分三十秒的演奏中,可以體會到相當清楚的弦樂各部,有如向聽者介紹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實力,以及南倫敦教堂的優美堂音。在令人心悅的氣氛中,樂隊轉入愛樂者非常慣聽的「飲酒歌」的華爾滋旋律,又重又準的強力引導之 下,Nicolai Gedda唱的Alfredo以清楚而透明的聲明,不慌不忙地唱出,既富男性魅力,雄壯豪邁並誠懇的片段,樂隊加緊的伴奏之下,隨著有如表演特技式的樂 段,漸漸的混入合唱的各聲部,層次鮮明的進入了高潮。打擊樂器也好,短笛也好,絃樂器也好,無不一一地歷歷如現。接著女主角Violetta隨著同樣之旋 律也唱出回應的歌聲,此時可以聽到不同於銅管樂器之於男高音之對比,代之以短笛的和弦。使男女主角在舞場中飛舞翩翩如蝶,有如呈現於身邊。漸漸的因為 Violetta體力不支,男主角體貼地帶下場,並給予溫存安慰,此時樂隊傳來又遠又快速的短笛聲與低音部管絃樂的回響,只要有心人,一定會深為所動,而 發燒友對錄音師營造氣氛的功夫應是十分的佩服。因為能以遠近的time delay表現出現場的氣氛,動態對比之外,表現出音像之手法,和空間的大小氣韻,皆非一般可比。女主角的情感表現,是真的林黛玉型而游絲不斷,令人在十 分擔心之下,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在連唱(legato)的成就,與評論所指十分吻合,甚至包括極高音部「尖銳」和散漫,其實它只是偶而出現,英國的評論 家卻明察秋毫。對Nicolai Gedda的評語也十分的中肯,無疑地Gedda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另外Rolando Panerai唱的可愛的家園,是男中音最不能取巧的部分,比起Fisher Dieskou所唱的Germont更令人滿意。
        不過,這張唱片令我最感動之處,也是我非常想告訴朋友們的是:一部歌劇的成就,其實應感謝那些協助唱者精采演唱的無名英雄們。在這張唱片裡,銅管的演出, 甚至比合唱隊更叫我們著迷。有很多朋友,一向只聽唱者個人的表現,而不去細心的品賞那大小自在、合作無間、隨叫隨到的伴奏者。伴奏是件只有奉獻而不出風頭 的埋頭作業,不但得有非常精準一流的技術,而且不計較個人得失。訓練自己的聽感,才能在同一樂段,聽出更多的細節,也獲致更多聆樂的樂趣。此外,多聽幾套 同樣的茶花女,會使人知道得更多。Beverly Sills的這一張,也許不是最好,然而會成為我最樂意介紹給朋友的茶花女,無法以文筆來代替歌唱,也沒有能力介紹得更清楚可是這張選曲所包含的和諧和躍 動感,應能向大家交代的。就Violetta一角而言,她比別人更像Violetta,其他的女高音都太健壯了。
        此外,我最欣賞的地方還包括以下數點:
1. 選曲之安排得當,把全部的歌劇,精取其精彩部分,等於是濃縮,實有見仁見智的寬度。此片之內容順序與重點,棄除了不必要的拖場,對於沒時間或沒耐心的發燒友而言,是再好也不過的安排。
2. 短笛及銅管的演奏相當精彩,弦樂配合作曲也有優秀的特技表演。這些精潔甜美的樂段,由於堂音迴響的自然形成,在伴奏中顯示出奇的神妙。
3. 三位主要的歌者中,Nicolai Gedda的Alfredo,則為所有的Alfredo中,表現最年輕、熱情、溫文、真誠而無欺的窮小子。事實上,演習Violetta與Giorgio Germont亦為一流之角色。
4. 錄音師的控制有如神助,把大廳與小室的氣韻描繪得有若身歷其境,這種功力很難解說,請朋友們盡往唱片堆中去探尋吧!

原文出處:音響春秋 1987 第四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